二、對藥劑的機理作用拿不準:每種農藥都有它的作用及功能,如果認識模糊,用錯了藥劑,不但費工費錢,還延誤了最佳防治期,帶來不良后果。就拿殺螨藥來說:同是殺螨藥,但用期就有異。不少棗農對殺卵、殺若蟲或殺成蟲的藥劑混淆。比如:殺滅冬卵就應采用螨死凈或噠四螨,而不能使用噠螨靈、掃螨凈等,否則會使螨蟲猖厥泛濫。
三、不懂病蟲的危害癥狀和發生初、盛期:由于不少棗農平時不讀書、少看報,不懂得棗樹受害后的癥狀是什么病蟲害所致,更不了解各種病蟲發生的初、盛期,所以,噴藥的時間和藥劑種類的運用就成了問題。只是盲目地看別人噴啥他噴啥,往往會造成事倍功半,而不是事半功倍。如棗癭蚊,從近幾年來看,我們大荔一帶四月上中旬,棗樹開始萌芽展葉時,棗癭蚊就開始出現,其幼蟲吸食嫩芽嫩葉的汁液,使受害葉面縱卷,受害部位由綠變紅,質硬發脆,直至枯萎。這就要提醒棗農,一旦發現病情,立即正確使用有效藥劑進行防治。

四、棗果采后便停藥防治:大部分棗農在棗果采收后就停止了藥劑防治,這對病蟲越冬基數的增大埋下了隱患,導致來年病蟲害的泛濫。
五、不注重綜合防治,采用化學防治:目前對棗園病蟲防治上,大多數棗農還是采用化學防治,雖說效果比較顯著,但農藥殘留量大,導致棗果品質受到污染。因此應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施用量,積極采用生物農藥和農業、物理等綜合防治,如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糖醋液和人工捕捉等方法。

六、忽略地面封殺:相當一部分棗農對防治病蟲的知識不能全面地掌握,只重視了樹上噴藥防治,而忽略了地面上的封殺,這是有效防治病蟲害的最大誤區。因為土壤是大多病蟲害的卵、蛹、幼蟲或一些成蟲的越冬或隱蔽場所,對地面進行有效藥劑噴殺(特別是春季害蟲出蟄時),這對全年的病蟲防治可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苗木知識就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