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二:端午節環剝最好。有些棗農不管棗花已開多少,把端午節作為棗樹環剝的時間標志,結果環剝時間不是過早就是過晚,效果大打折扣。環剝宜在盛花初期(棗吊30%花開放時)進行,此時環剝坐的果生育期長,棗果發育好,大果率和高等級棗多,商品性好。初花期環剝果實個大,但坐果率低;末花期環剝,果實較小,品質下降。

誤區三:環剝后就可碩果累累。有的棗農把環剝當作提高坐果率的唯一手段,環剝后坐等碩果累累。其實不然,特別對于冬棗來說,環剝的作用不是非常明顯。在開花初期,結合開甲噴低濃度的PBO加九二0,對提高坐果率、減少落花落果效果非常明顯。還有根外追肥,噴水及花期放蜂,均是棗樹保花保果的有效措施。
誤區四:環剝手法粗糙。有的棗農圖省事,用手鋸在主干上環鋸1~2圈,代替環剝,由于鋸口損傷了形成層,不能愈合,兩道鋸口間的樹皮當年爛死,造成死樹。甚至有的棗農拿砍刀圍著棗樹隨便砍上幾刀完事,根本起不到環剝的作用。或者環剝正確,但不進行環剝口保護,導致環剝口不愈合,樹勢衰弱或死亡。正確的環剝方法是:先用鐮刀在環剝部位將樹干周圍刮去一圈老皮,寬1~1.5厘米,露出韌皮部,然后用快刀在刮皮處橫切一圈,達木質部,再向下按照環剝寬度再橫切一圈,切線要直,最后把橫口中間韌皮扒掉即可。這樣環剝口寬窄一致、干凈利索,呈閉合的環形,不留殘皮,不出毛茬。剝口的寬度應在樹干直徑1/10的基礎上依樹勢而定。環剝時注意開口下緣略向外傾斜,以免雨后積水。剝后3~5天,對環剝口選用50~100倍液50%辛硫磷或200倍敵百蟲液等殺蟲劑進行噴涂保護,并用紙或塑料薄膜包扎,以防日曬風干或人畜損傷。
今天的苗木知識就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