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壓態勢清除化工“源頭污染”
深入推進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
中央環境保護督察
江蘇整改進行時
建設“美麗江蘇”,是全省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真實寫照,也是我省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在努力實現天藍水清地綠的過程中,淘汰低端落后產能難以回避,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勢在必行。
在江蘇,煤炭型能源結構和重化工型產業結構長期影響發展的成色。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期間,督察組明確指出化工行業是我省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雖實施三輪專項整治,但項目低端或工藝落后的問題依然較多。那么,該如何把控影響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污染源頭呢”?
“源頭減化”迫在眉睫。2016年底,“263”專項行動序曲奏響。以專項行動為抓手,堅持全民共治、源頭治理、有效防控環境風險的巨幕開啟。
伴隨“263”專項行動開展,強力推進化工企業關停一批、轉移一批、升級一批、重組一批的“四個一批”專項行動也在同步進行。省委省政府痛下決心——到2020年,全省實現化工企業數量大幅減少、化工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化工生產企業入園進區率達50%以上,推進化工行業轉型升級,切實從源頭上防范環境風險,減少污染負荷,為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根本性好轉打下堅實基礎。
去年以來,“四個一批”專項行動取得了初步成效。2017年,全省實際完成并通過考核驗收的化工企業關停1421家、轉移16家、升級461家、重組99家,全省化工生產企業入園進區率從原先30%左右提高到38%。
“今年推進‘四個一批’的壓力有增無減。”省經信委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根據《關于下達2018年全省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目標任務的通知》,今年全省計劃完成“減化”目標包括關停化工企業750家、轉移54家、升級950家、重組174家。到今年年底,力促全省化工生產企業入園進區率從38%提高到43%以上。
化工企業入園進區率年度計劃同比增長至少5個百分點,并非易事。與去年相比,今年需要關閉的企業大多是正常生產、具有一定規模、同時存在各種矛盾困難的“鮮活”企業,這些長期依靠“環境紅利”的企業,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反映訴求,混淆是非,轉移視線。關閉這類化工企業,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落實的資金和安置的職工難度都將遠超以往。
困難雖有,知難而行。本著不搞“一刀切”,但對違法企業堅決“切一刀”的態度,為實現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奮力前行,今年3月16日,省經信委、環保廳、交通廳、安監局聯合召開2018年全省“263”減化和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工作座談會,全面部署今年專項行動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提出要積極推動“263”減化和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由“數量管控型”向“質量提升型”轉變。
會議明確,在多方施策抓關停的過程中,要推動精準落地,將750家化工企業的年度關停任務層層分解,精準落實到每家企業,確保各企業關停到位;要強化依法依規,堅決關閉嚴重違法違規、給環境造成惡劣影響、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化工企業,加大低端低效產能淘汰力度;要堅持突出重點,對太湖一級保護區、長江沿岸1公里、通榆河及大運河兩側1公里等重點區域化工企業實施再排查、再梳理,讓該關停的化工企業堅決關停,可轉移提升的也抓緊推進;要落實配套政策,協調省財政加大對關停化工企業專項獎補,推動各市上調綜合獎補等施策力度,為推進“263”減化和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營造更好的政策氛圍。
狠抓“源頭減化”,關停淘汰低端落后企業的同時,重組一批、轉移一批、升級一批,也是推動我省存量化工企業邁向高端綠色安全發展的路徑。要鼓勵和引導存量企業圍繞大型一體化石油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發展化工高端產能;通過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流程再造等方式方法,提升市場競爭力;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對涉及高風險的化學品、工藝和裝備實施替代和改造;推進智能制造,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和智慧化工園區,以信息化、智能化應用提高安全和環保水平。
化工園區是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載體,提升化工園區規范發展水平是推進“263”減化和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的重點工作。為深入貫徹工信部關于促進化工園區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我省制定出臺了《江蘇省化工園區規范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從規劃發展、規范管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等方面對園區進行綜合考評、量化打分。這個指標體系的出發點就是保護環境和維護園區周邊群眾生命健康,規范和提高園區環境質量,倒逼部分企業知難而退,主動關停轉型。記者了解到,今年,省化聯辦將運用該指標體系試行開展全省化工園區綜合評價,并依據評價結果對現有園區實行分類管理、改造提升或壓減淘汰,深入規范化工園區綠色發展,為我省以高壓態勢清除“源頭污染”再添實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