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通天下”是寧波的重要名片。在市政府發布的《寧波市5G應用和產業化實施方案》中,“智能港口”被繪入了2022年的藍圖。那么,如今的寧波口岸管理,已經普及了哪些智能應用?當卸貨、查驗、清關等流程插上智慧的翅膀,將如何助推寧波舟山港向智能港口邁進?
A
口岸管理
用上了無人機和機器人
8月14日,一艘滿載鐵礦石的巨型貨輪,停泊在了北侖穿山碼頭。隨著北侖海關關員朱璐燁在甲板上用遙控器發出“一鍵指令”,一架無人機“蹭”地飛上空中,用360度的旋轉攝像頭,拍下了船舶六個角度的吃水深度。無人機拍攝的高清畫面,立刻傳輸到了朱璐燁眼前的平板電腦上。
原來,這項工序叫“水尺鑒定”,它好比曹沖稱象,能通過大宗散貨的吃水深度,計算出貨輪的裝貨量。朱璐燁介紹道:“過去,這項工作只能靠鑒定人員,坐上交通艇,前后花上1個多小時測量,有危險性高、作業時間長、現場不可還原等弊端。現在,有了無人機作業,只需15分鐘就能完成,許多‘老檢驗’一開始都覺得不可思議。”
這不是北侖海關用機器輔助關員工作的孤例。目前,寧波海關主導研發的國內首創放射性檢測機器人,已經用在了進境集裝箱和貨物的放射性檢測,嚴密防范放射性不合格集裝箱和貨物非法入境。從此,工作人員可以不必穿戴20公斤重的防護服、在露天場地高溫作業一個多小時,冒著放射性物質輻射的危險,完成集裝箱現場檢測。
“嘟嘟嘟,二期碼頭通道放射性檢測報警,數據屏幕顯示當前點位測量值超標……”一旦有放射性超標的貨物通過口岸監管現場放射性檢測通道,“智檢人”便將在查驗關員的指令下“行走、升降、檢測、讀數、計算”,嚴密防范放射性不合格的貨物非法入境。這樣便構成了以“放射性檢測預警網”+“放射性檢測機器人”為核心的新型安全監管體系。
B
“智能監管”助力貿易便利化
無人機、機器人、蛀蟲聲測儀,這些“黑科技”的智能裝備,都只是寧波海關為信息化建設所做的一角。在寧波口岸的視頻監控指揮中心,記者看到了一個“最強大腦”:貨物查驗、關員執法、監管作業、碼頭場景……覆蓋寧波海關北侖轄區的實時工作畫面,都已實現可視化,而指揮中心還能與遠在港區的現場工作人員即時溝通。
與此同時,寧波海關以智能審圖系統為主導、企業產品信息備案系統為補充的“智慧查驗”模式,同樣受到了廣大企業的好評——常見的商品可以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自動比對,輔以人工分析;而資信優良的生產型企業的商品資料信息,則可實現數據自動對比。
“智能審圖系統還實現了對管制刀具、槍支、毒品以及核材料等違禁品的預警功能,對固體廢物檢測識別準確率也突破了90%。通過‘智能比對’,可縮短通關時間30%以上。只需17名關員就能完成過去90人的工作量。”寧波海關口岸監管處負責人對此如數家珍。
“對于碼頭來說,通關時間就是生命,運用技術手段提升貿易便利化是我們未來的方向。”朱璐燁說,“以無人機水尺鑒定為例,一年可以為企業節省直接成本100萬元左右,平均每艘船能節省有效作業時間半小時。這些智能化裝備,既能提升工作的準確性和安全性,還能助力縮短通關時長。”
事實上,寧波口岸的整體通關時間正在大幅縮短。今年7月,寧波口岸的進口通關時間只需40.22小時,比今年1月壓縮了32.7%;出口整體通關時間5.52小時,比今年1月壓縮了68.8%。這其中固然少不了通關流程的優化,但智慧監管的助攻,同樣是貿易便利化的重要舉措。
C
寧波舟山港向智能港口邁進
去年,寧波舟山港的集裝箱吞吐量超過2600萬標箱,位列全球第三。在查驗、通關之前,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集裝箱,在各大碼頭裝貨、卸貨。
“不僅僅要做世界最大的港口,更要做最智慧的港口。”寧波諾丁漢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白瑞斌教授在談到寧波舟山港的智能化發展時這樣說。
過去,每輛集裝箱卡車都只能“牽手”對應的吊橋,裝卸時只能實現單程重載,運輸效率并不高。如今,白瑞斌團隊開發了“港內車輛優化調配系統”,不僅打破了慣例,還首先實現橋吊和車輛多路綁定,讓模型和算法來尋求最佳集裝箱卡車任務,再通過港口操作系統(N-TOS)將任務派發給集卡司機,從而有效實現了優化配置,同時,大幅降低了企業成本。
“我們在沒有增加任何硬件成本的情況下,能做到這樣,靠的是算法和專業人才。寧波舟山港這么大的體量,哪怕讓效率提升一個百分點,帶來的都是以百萬元計的經濟效益。”白瑞斌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浙江物流網微信公眾平臺zj56156)
<您有合作意向?即刻聯系我們吧!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