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部領導關于加強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預警創新研發的批示指示,2月22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按照局專題會議的要求,組織相關局屬單位在京召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裝備研發方案編制研討會”,會商研究監測預警主要技術瓶頸問題和關鍵傳感裝備需求,共同制定技術裝備集成研發方案與具體推進措施,進一步明確研發思路、技術路線、目標任務及時間安排。
會議指出,目前,我國已在三峽庫區、汶川震區、云貴高原和黃土高原等15個地區建立了崩、滑、流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點5700余處,湖北、重慶、四川等省份也相繼開展了專業監測站點建設,光纖感測技術、北斗定位、雷達測量等技術新方法得到應用,形成了一批先進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理論方法與技術裝備,但部分裝備也存在著精度不高、耐用性不足、標準不統一、成本高等問題。
會議強調,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專業化技術裝備的研發要充分利用現有工作基礎,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地質災害隱患,聚焦位移、地應力、孔隙水壓力、降雨量等要素,分步驟、分階段研發出一批安全穩定、實用高效的技術和產品,提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裝備標準化、智能化和工業化水平,同時,加強示范應用和推廣,加快構建天空地一體化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
會議要求,中國地質調查局各直屬單位作為支撐服務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技術力量,要組建研發技術團隊,針對丘陵山區、黃土地區、強震山區、高山峽谷區監測技術方法集成和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下更大的力氣和決心以技術裝備研發為突破口,切實提升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專業化水平,回答好“災害何時發生”這一關鍵問題,為臨災避讓提供科學決策支持,最大限度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部,以及環境監測院、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成都地質調查中心、西安地質調查中心、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地質力學研究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探礦工藝研究所等局直屬單位的負責同志和專家共30余人參加了會議。
<